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[人物] 受傷了該找誰?

當大家發生運動傷害的時候,一般都怎麼處理?
根據筆者自身經驗,絕大多數都是自己處理,而自己怎麼處理?這就五花八門了
在後續的文章,會分享一些相關的處理原則與方式,歡迎大家參考,而在本篇中,就列出一些大家可以去找的關鍵人物。




  1. 骨科醫生:
    一般來說,台灣的運動傷害歸類在骨科比較多,在醫學的觀點,只要會影響到活動的都算運動傷害,舉凡退化性關節炎,骨刺,骨折處理,甚至換人工關節等,所以跟一般大眾認為的什麼打籃球、爬山、游泳...etc所受的傷有稍許的不同,當然還是可以看一接簡單的扭傷,撞挫傷之類的問題,通常骨科醫生會配合X光判斷骨頭是否有問題,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。
  2. 復健科醫生:
    復健科處理的事情五花八門,從幼兒發育的問題,到腰酸背痛,到老年人中風等等...etc,其中,運動傷害也是一環。就算是開玩刀之後,也必須經由慢慢的復健,才能回到一般的正常生活,也才能回到運動場上;這段路程是很艱辛的,也是很多的運動選手不得不經過的一條路...。
  3. 中醫師:
    所謂的中醫傷科,相信在台灣大家都不陌生,對於處理扭傷拉傷等運動傷害,運用針灸、拔罐再配合一些中藥材的補充和理筋手法的幫助,往往可以讓受傷的人感到明顯的差異。
  4. 物理治療師 (PT):
    是配合復健醫師的處方來協助處理病人的人,也就是實際在協助復健的專業人士,不只在醫院,再訪間復健診所都可見到他們的身影,運用醫療知識再加上專業的技巧,一步一步有耐心的協助受傷的人回到正常的生活
  5. 運動傷害防護師 (AT):
    或者簡稱防護員,在台灣算是剛起步的職業,一般來說再職業球隊(職棒、職籃),會看到他們的身影,或者一些運動賽事的防護組可見到。處理的工作和物理治療師有點類似,但主要工作場所在運動場上,做第一時間的受傷處理,另外也會協助受傷的運動員做運動復健與訓練,直到讓受傷的運動員回到運動場上
  6. 國術館:
    想必在台灣大家都不陌生,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,專治跌打損傷,特別是老一輩的人會比較喜歡去。和上述幾個職業最大的差異,是有沒有國家證照當然仿間也很多民俗療法的認證就是了,如果要去,最好要打聽一下這位師傅的技術如何,因為好與壞的落差...個人經驗是差滿多的...


以上這個圖,是簡單介紹一下醫生、物理治療師、運動傷害防護師的工作職責
醫生主要是將病人恢復到一般生活狀態
物理治療師是協助病人回復到一般狀態
運動防護師是協助人們回到運動的狀態
而後兩者,是必須配合醫生的指示進行處理的

以上,是一些簡單的介紹
讓大家對這些相關人員,有些基本的認識

2013/12/10 補充
先感謝山姆叔叔的分享
有人問到說,什麼是一般生活狀態,跟一般狀態

以下是我簡單的回答:

其實這是個很棒的問題,以下是非常粗糙的解釋。醫生最主要是讓你維持生命跡象,但有可能生活上會有些問題,PT可以讓你跟正常人沒兩樣的生活,可從事一般活動例如做家事,AT則可讓你回去運動。

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。一個愛打網球球的朋友最近得到了嚴重的網球肘,甚至連扭毛巾跟拿起咖啡杯都有問題,去看醫生,醫生說你使用過度要多休息,開些藥給你吃,好點之後不然你改游泳吧!然後到了復健診所找PT,PT用些理療儀器跟手法讓這位朋友可以扭毛巾跟拿杯子,但激烈的網球還是不能打,最後找到了AT,藉由一些手法與運動訓練甚至是貼紮的輔助下,終於可以打網球了!
以上是簡單舉例,看起來AT是最強的,但我要特別聲明,受傷後接受治療的順序還是要從:醫生到PT再到AT,必需要經過醫生仔細的檢查以確認那真的是網球肘而不是骨折,就是排除其他可能的意思,而受傷後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復原,你不可能拿不起杯子但是可以打網球,所以先PT再AT。以上是簡單的例子,希望能解除疑惑。但台灣現在AT不好找啊...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